國際數學教育研究委員會第23屆國際小學數學教育
"整數教學"專題研討會─ 華人論壇

 

 

第一場次

 

日期: 2015年6月2日

時間:19:00-20:30

地點:澳門大學劉少榮樓E4-1052室

講者:蕭文強教授,名譽大學院士,香港大學

題目: 教學相長 — 數學教師的成長及修養

語言:廣東話

名額:80人〈額滿即止〉

摘要:
一位數學教師必須增強自信心,不單是對掌握數學科知識的自信心,也包括勇於承認自己不懂的自信心,但同時曉得如何去思考、探索、尋找資料,以補不足。教師亦必須培養好奇心,樂於學習,慣於反思。唯其如此,教師方能以身作則,使學生對學習數學持正面態度,否則便容易掉進數學教育家Magdalene Lampert描述的局面:「這種文化習慣是由學校經驗養成。做數學等同按照教師訂下的規則逐步去做;認識數學等同硬背規則,碰到教師出題時便依樣畫葫蘆;至於數學上的對錯等同教師頒佈答案是對是錯。」數學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如何達致這種修養呢? 「教學相長」這句老生常談,於數學教育自有其意義。本講嘗試以不同題材、不同領域的課堂事例說明這一點。

 

 

第二場次

 

日期:2015年6月4日

時間:19:00-21:00

地點:澳門大學教育學院E33-3042室

講者:梁玉麟副教授,香港浸會大學

題目:GeoGebra 工作坊─ 在動態虛擬環境中的數學教學

語言:廣東話

名額:35人〈額滿即止〉

摘要:
在這兩小時的工作坊中,介紹動態數學軟件GeoGebra的基本教學實用功能和討論其含義。通過工作坊的GeoGebra構作活動,與參與者一起探索、共識在GeoGebra 環境中的數學教學理念和方向。

 

 

第三場次


日期:2015年6月5日

時間:19:00-20:30

地點:澳門大學劉少榮樓E4-1052室

講者:林碧珍教授,新竹教育大學(臺灣)

題目:分數教材與教學的盲點

語言:普通話

名額:80人〈額滿即止〉

摘要:
從數學本質的觀點協助教師梳理出分數教材的意義及教學盲點,本演講首先提出數學課堂中學生學習分數概念常見的十個盲點與困難,如下。身為教師的您,是否曾經思考過這些盲點?您如何釐清學生這些盲點?
1. 「2條巧克力平分給5人,每人吃了多少條巧克力?」VS. 「1條巧克力平分給5人,2人共吃了多少條巧克力?」學生說:「不都是2/5嗎?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2. 為什麼2/6 +3/6 5/12?
3. 「一盒牛奶20瓶, 1/4盒是多少瓶牛奶?」VS. 「一盒牛奶20瓶,一盒的1/4是多少瓶牛奶?」學生說:「1/4盒?和一盒的1/4,不都是1/4嗎?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4. 1/2= 2/4,學生說:「為什麼2 1/2 4 2/4?」

5. 「4個1/7 +2個1/7= 6個1/7」VS. 「4個1/7 ÷ 2個1/7= 2」學生說:「為什麼不是2個1/7?而是2呢?」
6. 老師準備了12瓶汽水,將一瓶汽水全部倒成10杯,老師喝了3杯,老師喝了多少瓶?學生說:「為什麼不是3/12瓶?」
7. 學生說:「4/5杯是5杯中的4杯,為什麼不對?」
8. 「一包餅乾有12片,小恩吃了一包的1/4,請問小恩吃了多少片餅乾??」學生說:「為什麼不是12÷ 1/4= 3,÷的結果才會變小,怎麼會是12 1/4= 3?」
9. 「3的5倍是15」;「15是5的倍數」;「哥哥的錢是弟弟的4/5倍」學生說:「不都是倍數嗎?他們有什麼不一樣?」
其次,將提出數學課堂中學生常見的分數學習的學習困難與補救教學,最後將說明分數的五個不同意義:部分整體(連續量與離散量)、單位分量的累加、兩數相除的結果、運算子(分數倍)、兩量的比值。

 

 

第四場次

 

日期:2015年6月6日

時間:19:00-20:30

地點:澳門大學劉少榮樓E4-1051室

講者:馬立平教授,卡內基教育發展基金會

題目:從家庭作坊到學校課堂─算術"華麗轉身"的歷史瞬間

語言:普通話

名額:80人〈額滿即止〉

摘要:
講員通過幾個具體例子,介紹只注重算法的商用算術,如何在歷史的推動下轉變為算法與算理並重的小學算術。透過這些歷史知識,講員將向聽眾揭示小學算術學科算理之核心,以及它在課程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