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時,他帶齊工具在校園維修電器;下班後,他攤開畫紙在家中舞筆弄墨。澳門大學職員劉勇智五年前因為一次偶然,與國畫結下不解之緣,從此潛心學習繪畫之道,更被同事稱為“國畫大師”,俗語“技多不壓身”正是他的寫照。

劉勇智任職澳大校園管理及發展部設施管理及維護處,平日負責維修電器,也會走進校園的各間電機房檢查設備。外表粗獷、性格爽朗的“智哥”未必完全符合大眾對國畫愛好者的想像,不過他在訪問當日即席作畫時全神貫注,儼如專業畫家。雖然他經常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畫作,但笑言自己始終未有受過正規訓練,畫風未算細膩,只是反映了個人爽直的性格。

提筆作畫 源於女兒

劉勇智的女兒自幼習畫,涉獵甚廣,形式包括素描和國畫。作為父親,他一直的角色就是陪伴在旁,最多只是幫她洗碟子和倒墨水。不過,在五年前的一天,劉勇智在女兒練畫後突然心血來潮提起畫筆,首次落筆就一氣呵成畫下一朵牡丹,從此開展了學習國畫的歷程。他相信因為自己一直在女兒旁邊觀察,日子久了也耳濡目染。

“我畫了幾幅作品之後,發現有模有樣,拿給別人看都說像大師級的作品,於是慢慢建立起了自信。我本來也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興趣,對上了胃口,就自然想要更加深入地去學習和研究國畫這門藝術。” 他後來在女兒的指導下開始小有進步,現在兩人不時都會交流畫畫經驗,“我們的關係不僅是父女,還是師生”。

畫隨心轉 運墨自如

“國畫當中最難掌握的就是墨。墨由淺到深,同一碟墨畫出來的顏色每一次都不同。每一次畫畫的時候心境不同, 表達出來的東西也隨之不同,所以墨的使用是整幅國畫的精粹。” 劉勇智一邊繪畫片片牡丹花瓣,一邊分享過去幾年習畫的心得。“在畫一幅畫之前,腦海中要已經產生出這幅畫的整體構圖,再開始下筆,而不是邊畫邊想。”

劉勇智說話中氣十足,談及畫畫時就像年輕人一樣活力充沛。談到學習國畫有何秘訣,他笑說“臉皮夠厚”是最重要的一點。“平時在澳大舉行一些有關國畫或者中華文化方面的講座和興趣班時,我就會厚臉皮去問講師是否可以扮作學生進去聽。”

結識同好 擴闊社交

劉勇智開始畫國畫前,生活主要就是上班下班,但他在國畫技巧略有小成後,開始帶著畫作到各地參加書畫展,作品更曾獲電視台拍攝播出,餘暇變得豐富多彩。雖然習畫時間尚短,但劉勇智已經可以在畫展自信地當眾揮毫, 即席創作奪目多彩的作品,可見學習國畫實在對他大有裨益。

“參加國畫展覽可以認識到更多懂藝術的人,欣賞他們的作品,從中才可以學識到更多國畫的精粹,並且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和氣質。”劉勇智每次參加展覽遇到喜歡的作品後,都會嘗試學習對方的風格,並且從中慢慢形成自己的特色。

不斷嘗試 興趣不斷

劉勇智一直嘗試繪畫不同景物,無論是花草樹木,還是魚鳥龜獸,都在他的筆下躍然紙上,近來他亦開始嘗試畫蝦。他相信學習國畫令他更加懂得觀察身邊的事物,而他平日工作時亦有留意校園的花草樹木,為下一幅創作尋找靈感。

除了畫國畫,劉勇智還有不少興趣。“我平時會種一些樹和盆景、養魚、收藏工藝品等等。有了這些愛好之後,也不怕退休之後會無所事事。”但在芸芸興趣之中,劉勇智始終最愛繪畫牡丹。“牡丹寓意富貴,它的紅色是吉利和喜事的象徵,中國人都喜歡這種花。”每當提起如何畫牡丹,劉勇智的臉上都會洋溢著快樂的神情,可見國畫對他來說,不僅是他口中一項“平時玩吓”的休閒活動,更是一件值得他全情投入的樂事。

來源:《澳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