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大人》

有沒有發過這樣的惡夢:大學畢業求職填寫履歷時,發現除了學位證書外,其他空白一片。同學們若不想大學四年白白虛度,就要好好充實大學生活,參與不同的活動,整靚自己張履歷(CV)啦。

脫胎換骨被動變主動

澳大目前有過百個學生社團,有的新生在剛入學時,面對校內各類型社團活動眼花撩亂,不知如何選擇。工商管理學院大二學生吳嘉輝在大一時,抱著平平淡淡過四年的心態,一心讀書,不參加任何活動,但很快這想法被他身邊的一班書院好友改變,「我在書院認識了一班很有凝聚力的朋友,他們把很多想法都付諸行動,並熱衷組織活動,帶動我也變得積極起來。」

吳嘉輝由被動變主動,踴躍參加學院和書院的活動,包括澳大學生會市場營銷學會、曹光彪書院院生會。今個學年,他更被十間書院投票選出成為首屆書院聯合總會主席。「我希望畢業時CV列出的活動經驗都寫上領導者或策劃者的角色,而不是參與者。策劃活動讓我學會聆聽別人的需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是我學懂如何發掘和整合不同領域人才去完成項目。」經過一學年多的洗禮,如今可以用脫胎換骨來形容吳嘉輝,「我每一學年都有不同的目標去實現,今個學年希望可以籌備一個從來沒有舉辦過的10所書院嘉年華,未來一兩年會跟大學朋友創業推出自家品牌。大學就要跟中學有所不同,要不斷突破自己。」

不做會後悔一輩子

拿下全國劍擊賽團體第四名的法學院大四學生蔡依瑩同樣身兼多職:澳大學生會體育聯會劍擊會副會長、亞洲法律學生會澳門分會學術長和學生公關大使。她平時還喜歡文字寫作和攝影,並跟隨法學院院長唐曉晴教授做研究。今年暑假,她還參加教青局的暑期班,教小朋友劍擊,「我的人生目標是成為大學的教授,現在就要學習多方面的知識,才能很好地跟學生交流。」

她說:「有些事做了可能後悔兩年,但不做的話就有可能後悔一輩子。譬如學劍擊會很累又易受傷,可能會邊學邊後悔,但若你不去嘗試,就有可能一直後悔當初不踏出第一步。大學時就要多作嘗試,令自己的CV更加精彩,四年後你一定會感謝曾經努力的自己。」

學會有條理處事

在澳大完成電機及電腦工程學士和碩士課程的泥夢陽(Miles),在學期間,當過澳大研究生會理事長、澳門高校研究生聯合會監事長、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會員大會副主席,還是澳大籃球隊一員健將。Miles現時是一間建築工程公司的項目工程師,他認為社團的經驗對他的工作很有幫助,「社團每日要處理很多事務,從中學會有條理去做事,我現在即使要同時跟進幾個項目,處理起來也得心應手。另外在社團中積累的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理、溝通技巧,財務常識以及社交禮儀都一一應用在工作中。」

軟實力的成長

工商管理學院校友雷苑瑩畢業後與妹妹共同創辦了一家品牌設計公司,她主要負責策劃和營運的工作。大學四年,她說一點也沒有浪費任何學習的機會,包括參加了榮譽學院到海外學習,第一批住進老校區書院的學生,加入英語辯論隊,以及因為一篇有關消費者行為的論文被全球市場學研討會錄用,因而被邀請到新加坡做簡報等,這些經歷都豐富了她的CV,「我覺得大學帶給我最重要的是軟實力的成長,我認識了中國內地甚至是其他國家的人,與不同個性與文化背景的人相處,接觸到了很多很有意思的文化。辯論隊的經驗,也提升了我的邏輯與思辨能力,當然還有我的英語口語水平,令我如今能更好的與客人打交道。

被罵垃圾磨練EQ

本身是澳大校友的傳播系副教授林玉鳳曾教演說和辯論,她分享在澳大讀書四年參與辯論隊的經驗說:「當年,我們一週要練習幾晚,常要跟香港的大學對賽,無對手時就獨自操練一分鐘的演說,隊友中會有大反派角色跟你唱反調駁斥你,還要經常對著電視裡說話的人練習反駁技巧等等。當年辯論隊教練有三人,其中兩位是蔡子強和關鋒,他們好嚴厲,就算我們贏了比賽,蔡子強會說『你以為你打得好,垃圾!』」被教練鬧到七彩,林玉鳳卻說很「work」,更激起她的學習鬥志,還坦言通過辯論隊的魔鬼式訓練,讓她變得更聰明,更高EQ。「一開始,很容易被人激嬲,練習多了,被老師罵多了,就會變得聰明些,別人攻擊你時,也能keep住冷靜。」

在加入辯論隊初期,林玉鳳還兼顧內務秘書一職,要寫會議紀錄和申請資助信,「我來自中文學校,一開始不會做英文會議紀錄,學兄姐丟就給我一本書叫我自學。其實無論做甚麼職位,只要肯努力去學,最後都會有所得益,還能發揮到原先估計不到的領域。」大學時期的林玉鳳,是校內活躍分子,除了辯論,她還是傳播學會創會會員,參加關注學制小組,經常要跟學院、大學領導層就校內政策或事務等討論或提意見。總結大學經驗,林教授鼓勵同學們,「只要自己有興趣,任何事都可以去做,用大學時間培養的興趣,將來就會成為你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