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科研項目之一的「利用斑馬魚模型研究心血管類疾病及藥物篩選」,在澳門科學館舉辦的“「科學.原來很近」我最喜愛本地科研題目”投票活動中脫穎而出,獲選為公眾最喜愛的題材之一,成為該館落成後首批展覽項目。

澳大中華醫藥研究院的斑馬魚科研項目,將於澳門科學館落成後展出,屆時場內會展示多種轉基因斑馬魚。市民可通過顯微鏡觀察牠們的內部結構及發育過程,體會生命奧妙之處,並透過展覽認識藥物篩選過程、轉基因技術、解剖生理學以及顯微成象系統等科學知識。

相對於以往傳統的展覽模式,這種類型的活體展示在西方先進國家已日趨普及,與傳統的模型演示,這種活體標本更具互動性,能促進參觀者與展覽品之間的交流,然而,活體模型展示在技術上的要求會更為苛刻。與前相比,這是一次具挑戰性的展覽活動,但對澳門的科普教育工作,構建一個學術前沿、面對公眾的科普教育平台是具有前瞻的意義。

該院利用斑馬魚作為模型,篩選醫治人類常見疾病如心腦血管病、老人痴呆症、骨質疏鬆症等潛在的中藥; 由於轉基因魚在不同細胞上(如血管內皮細胞、神經細胞及成骨細胞等)能發出顏色各異的熒光,應用顯微成象系統觀察,可實時追蹤藥物對活體斑馬魚的影響。該院李銘源副教授和王一濤院長的帶領,以及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和澳門大學研究委員會的資助下,相關的學術論文於在二○○八年刊登於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國際期刊上,並獲選為封面文章,還有兩篇論文將刊登於天然藥物研究範疇具領先地位的SCI國際期刊內。

澳大自二○○二年成立中華醫藥研究院後,一直以發展中藥創新產業、推動本澳經濟等為目標,對中藥的質量評價、藥理評價及醫藥管理等領域進行科學研究;又與國際學術機構開展合作和研究,將本澳逐步打造為中華醫藥國際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

圖片說明:研究不同疾病的斑馬魚模型

圖1. Tg(Fli-1:GFP)系轉基因斑馬魚模型,其血管系統能發出綠色熒光;研究表明中藥當歸有促進血管新生(Angiogenesis)的作用,此論文發表在SCI國際期刊上,並被選為 封面文章。

圖2. Tg(Osterix-mCherry)系斑馬魚可應用於骨質疏鬆症的研究,其成骨細胞發出橙紅色的熒光。

圖3. Tg(GFAP:GFP)系斑馬魚的中央神經系統可發出綠色熒光,應用於神經退化疾病的研究上。

圖4中顯示斑馬魚腦內處於凋亡狀態的神經元細胞。